工程合同管理包含以下步骤:
进行签订工程合同前的准备
建筑公司经办人必须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营业执照、资质证明复印件进行核实,并了解其诚信、履约能力。
公司经办人参考有关合同文本底稿,并结合对方当事人提供的合同文本,与对方当事人协商、修改、确认合同条款。
工程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质量标准、异议期、质保期、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工程合同的审查批准和签订
经办人将合同文本底稿报送公司财务部和总经办审核,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批。
公司的分管副总经理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审核合同,并对其负责。
公司财务部和总经办应当从公司风险方面审核合同底稿,并提供建议,供公司总经理参考。
对一些明显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但在当前公司经营中又暂时无法避免的、可能无效的合同,财务部和总经办应从维护公司经济利益出发,审核合同时尽量做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避免或减少公司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
工程合同的履行
各业务部门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签订的合同,由主办业务人员与对方当事人商谈后拟好合同条款,附合同会审表报总经理审批,由办公室编写合同编号并加盖合同专用章,必要时,由总经理指定责任人员对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
合同正式签订后,合同文本除经办人自行保管外,应当随合同会审表交存公司办公室一份备案。
确定建筑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点
风险评估是建筑企业对将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小组,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使管理者还可以从降低项目运营风险中得到回报。
建立和完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种类多、数量大,合同管理应建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施工企业应大力推行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和建立合同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工程合同管理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小组,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使管理者还可以从降低项目运营风险中得到回报。
这些步骤涵盖了从合同准备、签订、履行到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旨在确保工程合同的合法合规、有效执行,并降低企业的合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