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包括以下几项:
1. 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坎儿井是新疆各族劳动人民为适应极度干旱和高蒸发量条件而创建的古代水利工程,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构成。吐鲁番现存坎儿井1200余条,其中有水坎儿井近190条,年径流量为1.14亿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近10万亩,至今仍在持续发挥效益。
2. 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这一工程是古徽州文化传承下来的砌石引水堰坝类型的水利工程。徽州全区现存有古堨坝500余座,其中500年以上古堨坝5座;婺源县现存石堨在坝长5米以上、水位上下高差0.8米以上的,共计2052座,其中百年以上的有1181座。古堨营造的优美水景观与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古道、宗祠等遗址遗存融合一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 陕西汉阴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汉阴县,灌区约5.2万亩。历朝历代的汉阴先民顺山地之势,借自然之力,形成了以凤堰梯田为代表的“田、渠、塘、溪”灌溉体系,完美契合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
4. 重庆秀山巨丰堰: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灌溉工程体系为有坝引水,共有巨丰、永丰、黄角3座拦河坝,渠道通过3座渡槽穿过平江河的两条支流,灌溉范围超过1万亩。
这些灌溉工程遗产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它们是中国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