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
砌体强度不足
设计截面小,承载力不够。
水、电、暖、卫设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面太多。
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泥和掺和料等。
施工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施工时砖没有浸水,引起灰缝强度不足等。
砌体错位变形
砌体墙高厚比过大导致使用阶段失稳变形。
施工质量问题,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用后受力而增加变形,甚至错动。
施工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面外变形失稳。
施工工艺不当,如灰砂砖砌筑,导致砌筑时失稳。
局部损伤或倒塌
墙体由于施工或使用中的碰撞冲击而掉角、穿洞,甚至局部倒塌。
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
冬季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冻期无适当措施,导致砌体墙倒塌。
砌体平整度与垂直度问题
砌块尺寸偏差过大,断砖上墙,砌筑时未实时对砌体平整度及垂直度进行控制。
砌筑排版、灰缝问题,如砌筑搭接不足1/3,断砖上墙,灰缝不饱满,存在透光缝。
混凝土反坎问题
混凝土反坎浇筑前楼板面未凿毛,模板内垃圾未清理,浇筑后易出现施工冷缝。
外窗洞口尺寸及节点问题
外门窗洞口尺寸控制较难,窗台板浇筑工序倒置,深入墙体长度不足。
砌体开槽问题
砌体线槽多为切割机切割,导致空心砖破损。
砌体上开设横槽,线管无有效固定,多线管无有效间距。
门窗固定块设置问题
空心砌块未设置混凝土预制块,后期门窗固定片安装无法安装牢固,易导致开裂。
二次构造问题
技术交底不清楚,工人随砌随封。
砌筑前未进行排版预留高度不足。
原材料问题
原材料不合格,如砌体原材破损、面层裂口。
反碱现象,生产过程中材料碱含量超标或施工环境潮湿。
过梁问题
过梁搁置长度、厚度不足,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灰缝问题
灰缝不均匀,原因包括砖块几何尺寸存在偏差、未设置皮数杆、砌筑时未设置通线。
砌体墙后塞口设置不规范
技术交底不清楚,工人随砌随封。
砌筑前未进行排版预留高度不足。
砌筑方法不当
墙体砌筑前不立杆摆样,存在有竖向通缝现象。
砌筑用砖、砂浆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为求方便添加影响砂浆强度的外加剂。
马牙槎留设不规范
留设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混凝土构造柱与砖砌体的有效结合,形成整体,增强抗震效果。但留槎不规范,如先进后退、槎口高度、深度不一,遇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内墙只留直槎,个别工程干脆取消马牙槎。
砌体砂浆不清理
砌体施工时,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往往不清理,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浇筑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甚至柱筋外露。
砂浆配合比不准
砂子要车车过磅,计量要准确,搅拌时间要达到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