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中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气体危害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导致缺氧。
甲烷(CH4):易燃易爆,尤其在煤矿隧道中,积聚可能引发爆炸。
硫化氢(H2S):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二氧化硫(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二氧化碳(CO2):无毒,但浓度过高会导致缺氧。
氧气(O2)浓度不足:施工环境封闭,通风不良,导致氧气浓度下降,影响施工人员健康。
地质灾害
塌方:地层稳定性差、地质结构复杂,容易发生塌方事故,影响施工进度和人员伤亡。
涌水:地下水位的波动和富含水层存在导致涌水事故,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安全。
地质条件不稳定:可能存在岩层崩塌、地层涌水等问题,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
施工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施工设备如起重机、钻机等可能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施工中断和安全事故。
环境因素
高温:隧道施工深度大,地热高,导致施工现场温度过高,影响施工人员健康。
空气质量差:施工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等导致空气质量差,长时间在差环境中工作损害健康。
通风、供氧不足:隧道施工对氧气需求极大,通风不良会导致氧气浓度下降,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
人为因素
操作不当:如爆破作业违章操作、设备维修不及时、设备带病作业等。
防护不到位:如高处作业台架防护措施不到位、爆破作业无防护等。
超负荷运输: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偏载等,增加交通事故风险。
自然灾害
地震、 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隧道施工造成严重影响。
这些危险源需要综合考虑和有效管理,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建议加强通风和气体监测,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