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门防疫要求有哪些

工程防疫标准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地进入与出入口管理

所有进入工地的人员,包括工人、访客和供应商,必须经过体温检测,并佩戴口罩。

工地进入与出入口处必须设立洗手设施,并提供洗手液或消毒剂。

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工地。

工人管理

所有工人必须接受疫情防控培训,了解并遵守相关防控措施。

工人之间必须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减少近距离接触。

工地管理人员需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结果。

出现疑似症状的工人必须立即隔离,并报告相关部门。

工地卫生

工地内部公共区域,如厕所、休息室、食堂等,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工地管理人员需提供充足的洗手液、消毒剂和口罩供工人使用。

工地是否开展空气消毒和通风要定期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健康码与体温检查

进入工地前,必须查验健康通“健康码”,健康码为黄色或红色不得进入。体温异常者(超过37.3℃)一律不得进入工地。

发现红色健康码人员,立即报告属地疾控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并采取隔离措施,对项目所有人员就地组织开展核酸检测。

发现黄色健康码和与感染者有轨迹交叉人员时,应要求其本人按规定向单位和社区报备,并在3天内进行2次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

复工条件

建筑工地应成立疫情防控小组,明确职责,建立防控体系。疫情防控小组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关键岗位人员担任组员,专人专岗,明确相应岗位职责,并落实专人对接属地社区主管部门、疾控部门。

所有进场人员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应及时更换。

施工现场管控

建筑工地应严格实施全封闭管理,只开放一个进出口,施工现场、生活区或异地设置生活宿舍区24小时单独设岗,建立进出场登记和体温检测制度,门卫每岗不得少于2人。

施工单位应依照相关技术要求,对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区域(工地食堂、宿舍以及厕所等场所)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开展预防性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落实环境消毒制度。

场所管理

施工现场:加强施工现场通风、消毒,保持卫生整洁。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减少人员交叉流动。

生活区:设置单独的生活区,配备必要的防疫物资,加强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

食堂:实行分时段、分区域就餐,减少人员聚集。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做好餐具消毒。

会议室:减少集中开会,尽量采用线上会议。确需集中开会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应急预案与急救器材

施工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应配备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工地的安全,防止疫情传播,并保障工人的健康。各工程项目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防疫措施并严格执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