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工程师骗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以购买专利为名进行欺诈
骗子会利用专利权人急于转让专利的心理,以高价为诱饵,要求发明人前往其所在地签署协议。
在签署协议时,骗子可能会临时找来几个托儿假称也是专利权人,与发明人竞争,最终以低价买下专利。
以专利获奖方式骗取评审费
骗子会通知专利权人其发明获得某项重大奖项,并要求支付获奖评审费、证书工本费等费用。
实际上,这些奖项和费用并不存在,纯粹是诈骗行为。
以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名义骗取服务费
骗子会冒充中介机构,声称可以帮助发明人转化专利,并要求支付服务费。
发明人支付费用后,要么没有下文,要么被介绍的公司告知并不需要该项技术。
以投资名义骗取评估费
骗子会打着国际投资集团的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专利权人的评估费。
专利权人往往因为投资机构的“大来头”而放松警惕,最终上当受骗。
以博览会、专利对接会等形式骗取参展费
骗子会利用发明人急于转让专利的心理,以举办博览会、专利对接会等名义,骗取参展费等费用。
发明人支付费用后,有些可能杳无音讯,有些展会的规模和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演双簧戏行骗
骗子会联合一家不知名的国外公司驻中国的办事处和技术评估机构,共同表演双簧戏,骗取技术权人的信任。
以国家(机构)之名行骗
骗子会冒充国家科技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基金、火炬计划等机构,以国家政策的名义索要费用。
这些机构实际上并不参与此类诈骗,骗子通过伪造文件等手段进行欺诈。
戴高帽行骗
骗子会通过大量信件吹嘘专利权人的专利,然后自荐帮助转让专利或出书,要求支付各种费用。
实际上,这些承诺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纯粹是骗局。
以检测费、注册费等理由骗取费用
骗子在专利转让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支付额外费用,如检测费、注册费等。
发明人在支付费用后,往往发现专利并没有被成功转让,或者费用远远高于实际价值。
这些骗局手段多样,发明人在面对专利转让时,应保持警惕,充分了解市场情况,避免上当受骗。在签订任何协议之前,务必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在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