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建模技术包括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软件工程建模技术:
计算无关模型 (CIM)
定义:CIM是一种高层次的抽象模型,与具体的计算平台无关。
用途:主要用于业务建模和需求分析阶段。
工具:数据流图 (DFD)、数据字典 (DD)、实体关系图 (ERD)、状态图 (STD) 等。
平台无关模型 (PIM)
定义:PIM是一种中间层次的模型,独立于具体的实现平台,但比CIM更具体。
用途:用于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
工具:结构图 (SC)、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伪代码等。
平台相关模型 (PSM)
定义:PSM是针对特定平台的详细模型,是PIM的细化。
用途:用于软件的设计和编码阶段。
工具:各种平台相关的图表和代码生成工具。
结构化方法
核心: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手段:分解(模块化)、抽象。
任务: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编程。
工具:DFD、DD、ERD、STD、结构图、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伪代码等。
面向对象方法 (OOM)
核心:对象、类、继承、消息通信。
工具:UML建模技术,包括用例图、类图、对象图、顺序图、协作图等。
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 (CBSD)
核心:通过构建和集成预定义的构件来开发软件。
工具:构件库、构件管理工具等。
面向服务方法 (SOM)
核心:通过定义和封装服务来实现软件系统。
工具:服务建模语言(如WSDL)、服务编排工具等。
面向方面方法 (AOM)
核心:关注软件系统中的横切关注点(如日志、事务管理等)。
工具:AspectJ等AOP编程语言和工具。
模型驱动开发方法 (MDD)
核心:通过模型来驱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工具:模型编辑工具、模型转换工具、模型验证工具等。
形式化方法 (FM)
核心:使用数学技术和符号来描述和验证软件系统。
工具:模型检查器、定理证明器等。
产品线开发方法和领域工程
核心:针对特定产品线的开发方法和领域特定的建模。
工具: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工具、领域建模工具等。
UML建模技术
概述:UML是一种标准化的建模语言,广泛应用于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
工具:UML图(如用例图、类图、对象图、顺序图、协作图等)。
行为建模技术
概述:用于描述系统行为,确保系统行为符合用户需求。
工具:状态机模型等。
原型分析法
概述:通过构建初步模型来获取用户反馈,迭代改进。
工具:原型开发工具、用户界面设计工具等。
结构化分析法
概述:使用结构化的方法来分析系统需求。
工具:各种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
用例分析法
概述:通过用例来描述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与系统的交互。
工具:用例图、用例文档等。
这些建模技术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软件开发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技术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