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工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按应用场景分类
屋顶光伏电站: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资源发电。
地面光伏电站: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地面上,一般采用固定支架或跟踪支架,可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农业光伏电站: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农业生产设施上,如大棚、鱼塘、果园等,可实现农业生产和光伏发电的双重效益。
按技术特点分类
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配置蓄电池,能够在夜间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提供电力。
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通常安装在较大型的系统上,没有可调度性和备用电源的功能。
按安装方式分类
分布式光伏发电:位于用户所在地附近,通常包括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民屋顶等,所生产的电力主要供给用户自用,具有容量小、电压等级低的特点。
集中式光伏发电:利用大面积未利用土地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发电直接并入公共电网,接入高压输电系统,由电网统一调配向用户供电。
按规模分类
大型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在数兆瓦以上,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于向电网供电。
中型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在数十千瓦至数兆瓦之间,一般用于工业、商业、居民等用电场合。
小型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在数千瓦以下,主要用于居民家庭、小型企业、农村等场合的自用电或并网发电。
按并网形式分类
全部自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量全部由用户自己使用,不向电网输送多余电量。
自发自用剩余电量上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量部分由用户自己使用,剩余电量输送至电网。
全额上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量全部输送至电网,用户不消耗这部分电量。
这些分类方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一个光伏工程可能同时属于多个分类。例如,一个屋顶光伏电站既属于按应用场景分类的屋顶光伏电站,又属于按安装方式分类的分布式光伏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