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因环保问题被关停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企业可以对环保关停决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行政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自身环保手续必须合法,如果企业环保确实不达标,环保局有权责令其停业整改。
补偿申请与诉讼
企业有权向作出关停决定的主管部门提起补偿申请,并进行补偿诉讼。企业应当明确自身的法律地位,了解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提出合理的补偿诉求。
员工经济补偿
环保关停员工可以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来进行处理,一般按照员工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待遇,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不足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企业应当在法定期限内,通过法律途径,利用好法律赋予的救济途径。
收集证据与协商
企业应当收集能够自证清白的证据资料,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如果确实协商不了,可以在法定期限内,通过法律途径,如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明确法律关系与维权对象
企业应当明确哪些部门是作出关停决定的主体,哪些是配合执行的辅助部门。在维权过程中,企业应当直接针对作出关停决定的行政部门提起补偿申请或诉讼。
制定清算方案
公司因环保关停的,应当成立清算组,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制定清算方案,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进行清算分配。
遵守法定时效
企业应当注意相关法定时效,如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证的权利、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等,避免因错过时效而产生不利影响。
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企业在面临环保关停时,应当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关停时,应当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补偿申请、员工经济补偿、收集证据与协商等多种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企业也应当遵守相关法定时效,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