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政执法在近年来取得了 显著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执法力度显著增强
生态环境处罚案件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较最高峰时期的2017年分别下降66%和79%。
2015年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十年来共查办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29.5万件,罚款金额总计860.2亿元。
执法方式不断创新
强化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数智执法,提高发现问题能力,精准打击违法行为。
科学配置执法资源,强化分类差异化监管执法。
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持续规范裁量权行使,提升执法质量,维护执法权威和公信力。
执法队伍建设和法制观念提升
全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6万多人,知重负重、担当作为、勇于奉献,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全社会环境守法意识显著提升,企业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执法效果显著
通过执法坚决遏制生态环境违法高发态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执法机关加大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的惩治力度,遏制恶意环境违法势头。
跨部门协同作战
环保执法不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与其他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合力。
公众参与和支持
执法人员得到全社会的支持、理解和尊重,执法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环境保护立法不够完善、环境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效果不显著、环境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等,但总体而言,环保行政执法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议:
继续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确保法律的刚性和权威性。
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对重点污染源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执法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