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环保被关停的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企业可以对环保部门的关停决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行政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自身环保手续必须合法,如果企业环保确实不达标,污染物浓度排放不达标,那么责令企业停业整改是环保局行政执法的权力,企业只能停产整顿,直至各项指标都达标后才能重新开始生产。
收集证据并协商解决
企业应收集能够自证清白的证据资料,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企业可以在法定期限内通过法律途径,利用好法律赋予的救济途径或法定权利,避免因停产停业遭受损失。
申请补偿
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关停的,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申请补偿。补偿项目通常包括土地补偿、厂房设备补偿、搬迁费、停产停业损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因环保违法行为被关闭,则不存在赔偿的情况。
合法申请赔偿
企业可以向环保部门合法申请上述赔偿,包括土地、厂房、设备的补偿以及搬迁费等。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材料。
清理公司财产并进行清算
企业在面临关停时,应当进行财产清算,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人民法院确认。清算分配公司财产时,应先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再交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剩余财产按比例分配给股东或债权人。
关注时效问题
企业应关注相关法定时效,包括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证的权利、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等。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错过时效而产生不利影响。
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企业在处理环保关停相关事宜时,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环保被关停的企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协商、申请补偿等合法途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尽量减少因关停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