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的环保制度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总则
明确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养鸡场的环境保护工作,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于所有从事养鸡业务的企业、合作社及个体养殖户。
组织管理
成立环保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定期组织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
污染防治
制定并实施养鸡场污染防治计划,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建立粪便、废水和其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体系,确保合规处置。
饲料与兽药管理
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饲料,禁止使用国家禁止的添加剂。
合理使用兽药,建立兽药使用记录,避免滥用和误用。
疾病防控
建立畜禽疾病防控体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发现疫情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环境监测
定期对养鸡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标准。
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应急管理
制定养鸡场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和事后处理。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无害化处理
当养殖场的畜禽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养殖场应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外修建无害化处理室进行焚烧处理。
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或上级防疫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
环境控制
严格环境控制制度,确保鸡舍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标准合理。
定期消毒,消除病原微生物。
责任与监督
养殖场承包人为环保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场现场及环保管理。
环保部门负责各场环保工作的指导、协调及考核工作。
通过以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养鸡场的环保水平,保障鸡群健康,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