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生态保护投入加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
监测结果显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逐年提高,天然草原年鲜草总产量也呈现增加趋势。
局部生态环境改善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如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草原生态恢复到接近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
草原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等得到恢复和增强。
面临的挑战
尽管取得明显成效,但整体草原生态系统仍较脆弱,处在不进则退的爬坡过坎阶段。
草原生态安全仍是国家生态安全的薄弱环节。
草原鼠害、虫害等生物灾害频发,年均危害面积达15.7亿亩,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
草原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依然突出,乱开滥垦草原、非法采挖草原野生植物等行为时有发生。
草原科研力量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基层草原管理队伍和力量不足。
保护措施
各地采取多项措施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如内蒙古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草原生态修复项目。
实行草原专职管护员制度,提高草原监管效率和效果。
通过“异地借牧”等措施,实现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综上所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持续努力,加大投入,完善管理措施,以应对当前的挑战,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