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襄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积极成效。以下是一些关键数据和措施:
空气质量
2023年,襄阳市优良天数较2015年增加42天,达到272天。
2023年,襄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2023年,襄阳市PM2.5平均浓度为5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
水环境质量
2023年,襄阳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5年达到100%。
28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首次实现100%。
9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累计创建4个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1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获国家、省命名生态镇村628个。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治理制度逐步健全,实现市内流域和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全覆盖。
工业园区普遍推行“环保管家”服务,行业治理走向多部门联合发力。
推进襄阳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开展南襄荆、襄荆荆宜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普遍建立流域联防联控机制。
生态环境监管执法
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监测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优化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配置,推进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
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744.47平方公里,占市域国土面积的8.84%。
具体措施
深入推进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等工作,统筹人防、技防手段严抓秸秆露天焚烧。
实施“一断面一策”精准管控,推进汉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截至2024年8月底,已完成173个行政村的整治任务。
应对重污染天气
2023年,襄阳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并启动Ⅲ级响应。
加强调度、积极研判、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格落实各项减排措施。
未来规划
《襄阳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44微克/立方米以内,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76.9%,重污染天数不超过10天。
综上所述,湖北襄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均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制度不断完善,未来将继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