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生态环境整体呈现 稳中向好的趋势,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祁连山地区生态改善:
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整治成效持续巩固,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循环能力逐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
空气质量改善:
2023年1至9月,全省14个地级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达到年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1,同比下降5.0%。
水环境质量提升:
2023年1至11月,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3%,剔除地质本底影响后,无劣Ⅴ类水体。
土壤环境质量稳定:
全省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核与辐射环境质量稳定可控。
生态治理成效:
甘肃省在生态领域建设投入逐年增加,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治理率达到51%,湿地面积稳定在169.39万公顷左右,草原植被盖度达52.5%。
污染防治攻坚战:
甘肃省积极推进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监测网络建设:
甘肃省推进“9网1质控1平台”建设,建立起覆盖气、水、土、声、生态、辐射等要素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综上所述,甘肃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建议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