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保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各地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路子。例如,浙江省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江苏省开展了农村“六清六建”活动;山东实施了农业“两减三保”计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辽宁、湖北、宁夏等地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

农村环境监管工作

连续5年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在农村地区关停了一大批“十五小”企业,在113个地区开展了生态环境监察试点。

生态示范创建

各地开展了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等创建活动,使农村环境保护融入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农村环保基础工作

全面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农业污染源普查,制定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开展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农村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调研起草工作。

农村环保宣传教育

向各地发放《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挂图》、《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新农村环境保护读本》,普及农村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环保机构不健全,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

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对生产、生活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

农村环境现状依然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建议

加强农村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提高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监测能力,确保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总体来看,农村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持续努力,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