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生态环保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改善。以下是一些关键指标和成果的概述:
空气质量
2023年,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8,同比下降0.2%。
优良天数比例为76.0%,好于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
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连续三年稳定控制在1%以内。
PM2.5平均浓度下降2.6%,创历史最好水平。
地表水环境质量
2023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3.6%,首次进入“9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9.4%)。
海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100%,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90%,汾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80.9%,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基本管控,全省受污染耕地全部实现安全利用。
生态保护与修复
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
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实现“双下降”。
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华北豹种群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3年,山西省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
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地下水位平均回升1.13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加强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污染治理,推动流域45个工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
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从2019年的54.5%提升到2023年的90%。
大气污染治理
深入开展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全面推进重点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
-汾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PM2.5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
水资源保护
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
完成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416公里,新增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260.7公里。
综上所述,山西省在生态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未来,山西省将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美丽山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