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环保执法在不同区域的表现有所差异,但普遍呈现出严格执法、优化服务、注重科技应用和强化责任考核等特点。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和成效:
青岛市即墨区
执法成效:即墨区通过严格执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4起,非现场执法占执法总数40%以上。开展“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11次,为企业解决问题64个。移送涉危险废物刑事案件1起、自动监控弄虚作假刑事案件2起。
执法特点:即墨区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注重“环境更好,打扰更少”的执法模式,强化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复兴区生态环境分局
执法成效:复兴区生态环境分局通过现场检查、查阅资料、交流探讨等方式,详细了解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废气排放监测等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
执法特点:该分局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提供热情服务,帮助企业增强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并持续加大对涉VOCs企业的监管力度。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
执法成效:番禺区实施镇街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实施差异化监管,减少现场执法检查次数。
执法特点:该分局注重执法帮扶,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并通过科技手段如在线监控、无人机等开展非现场检查。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
执法成效: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立案查处3起违法案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5份,高效受理并妥善处理了76件信访投诉。
执法特点:该局坚持执法必严,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同时实施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清单内的企业采取非现场监管措施。
耀州区生态环境分局
执法成效:耀州区建立“三步走”的容错纠错机制,推行柔性执法,对首次发现问题的企业以教育劝导为主,对劝改后仍未彻底解决问题的企业进行二次责改,最终进行第三次依法处罚。
执法特点:该分局在执法过程中注重服务与处罚相结合,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综上所述,各区环保执法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注重服务与指导,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执法效能,确保环境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议继续加强执法力度,优化执法方式,同时注重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环保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