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湘江的环保怎么样

近年来,湘江的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和具体措施: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湖南省全面推进实施湘江保护与治理的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在清水塘、竹埠港、水口山、三十六湾、锡矿山五大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取得了重大进展。竹埠港的28家污染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其他重点区域的一批重大治理工程也加快推进。

水质改善

通过强力治污,湘江水质呈现好转趋势。2014年,湘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18个省控断面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重金属镉、汞、砷、铅和六价铬浓度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湘江支流24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有所减少,但总体水质仍然较好。

污染减排

2015年,湘江流域八市的COD排放总量比2012年减少了3.63万吨,氨氮减少了0.75万吨,显示出污染减排的明显效益。

产业转型升级

湘江流域共关闭淘汰涉重金属企业1013家,涉重企业“散、小、乱、差”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同时,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入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影响小的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

湖南省环保厅与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水量奖罚)暂行办法》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实施方案》,推动覆盖湘江流域县市区分别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统筹。

绿色发展

湘江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入和支持,环保产业逐渐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聚集链上企业300余家,上市企业11家,上市后备企业16家,规上企业129家,主要分布在绿色建材、城市垃圾处理、在线监测、治理设施和环境服务等五大领域。

持续治理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湘江的污染治理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未来需要继续加强治理力度,确保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近年来湘江的环保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水质状况有所改善,污染减排效果明显,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然而,湘江的污染治理仍需持续努力,以进一步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