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环保状况怎么样了

黑龙江的环保工作自2002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数据,展示了黑龙江省环保工作的成果:

2002年

黑龙江省成为继海南、吉林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三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安排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546个,拉动配套投入资金21.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2.5%。

建成环保模范小区近30个。

2020年

大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2.9%,较2015年提高6个百分点。

1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3名分别是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和伊春市。

2021年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蓝天常有、青山常在、碧水常流"成为龙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2年

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优良天数比例为95.9%,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1.3%,同比提高9.4个百分点。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2023年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为94.2%,优于全国平均值7.4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优于全国平均值5微克/立方米。

地表水Ⅰ-Ⅲ类水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2024年

1月至9月,优良天数比率为94.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3户、认定省级绿色工厂173户。

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365台、钢铁改造项目44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状况均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趋势。政府加大了环保资金投入,推进了多个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同时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和管理。

建议

继续加大环保投入,特别是在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上,以保持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持续推进绿色化改造和产业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企业发展的“含绿量”。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确保环境安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