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装饰骗局有以下几种:
涂料没有味道就是环保产品
错误认知:有人认为涂料没有味道就是环保的,实际上某些涂料通过添加香料去除味道,闻起来无异味,但并非真正的环保产品。
建议:选择涂料时,应选择有口碑、有质量保障的大品牌,并要求商家提供产品的正规环保检验证书。
没有刺鼻味道不是没污染
错误认知:很多人认为没有闻到刺鼻的味道就没有污染,实际上甲醛超标四到八倍才可能闻到刺鼻味道,超标三倍以下则闻不到。
建议:即使闻不到刺鼻味道的新房,也不要立即入住,应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去除甲醛靠通风
错误认知:有人认为仅仅通过开窗通风几个月就能完全去除甲醛等有害气体,实际上甲醛可以潜伏三到十五年,苯类物质的潜伏期也在半年到一年以上。
建议:想要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应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综合治理,而不仅仅是通风。
摆放绿植就能去污染
错误认知: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但对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有限,且夜晚植物会释放二氧化碳。
建议:虽然摆放绿植有一定净化空气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依赖,应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木工材料以次充好
行为:不法建材商用E2级冒充E0级,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建议:选择木工材料时,应选择有环保认证的产品,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使用劣质材料
行为:装修公司使用劣质的白胶、成品腻子粉等含有大量甲醛的材料。
建议:选择装修材料时,应选择有口碑、有质量保障的产品,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冒充执法人员
行为:不法分子冒充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以执法检查为由进行诈骗。
建议:遇到此类情况,企业应向生态环境部门或公安局报案。
推销环保产品
行为:诈骗分子冒充“生态环境局唯一指定合作商”,推销高价环保产品,保证监测数据达标。
建议:企业应提高警惕,避免被此类诈骗行为蒙蔽,选择有资质的环保产品和服务。
通过了解这些常见的环保装饰骗局,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识别和防范,从而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