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检查骗局有哪些呢

环保检查骗局主要有以下几种:

代办虚假环评

诈骗分子谎称当地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知企业需尽快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备案或排污许可登记,否则将受到严重行政惩罚。

诱导企业和个人通过“看似官方的”微信小程序等方式打款转账。

提醒:办理排污许可、环评备案登记不收费。

冒充执法人员

不法分子冒充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以执法检查为由,到企业开展检查,借机实施威逼利诱、诈骗等。

提醒:执法人员在进入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时,应主动出示有效执法证件。若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无法提供有效执法证件,且在执法中推荐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行为,可以向生态环境部门反映或直接向公安局报案。

推销环保产品

诈骗分子以“XXX生态环境局唯一指定合作商”的名义向企业、厂商、建筑工地等推销远高于市场价的环保设施、管理服务、相关保险、宣传书籍等,并表示只要购买他们的产品就保证对方监测数据达标,帮助企业避免行政处罚。

提醒:生态环境部门不会向企业指定第三方技术单位、第三方厂商推销环保产品及服务,遇到此类来电,请致电我局核实相关情况或直接向公安局报案。

虚构环保项目投资

诈骗者以“碳中和”、“绿色能源”等环保概念为幌子,编造虚假的环保项目,承诺高额回报。

提醒:受害者常常被高收益所吸引,忽略了其中的风险,盲目投资。

环评手续诈骗

诈骗者声称有内部特殊渠道可以快速办理环评手续,通常要求受害者支付加急费用。

提醒:部分企业因急需环评审批手续,容易上当受骗。

排污许可证手续诈骗

诈骗者声称可代办排污许可证,但要支付代办服务费用,部分受害者由于不熟悉排污许可制度,担心办理流程太麻烦,索性将所有业务移交第三方公司代办。

提醒:企业应了解排污许可制度的办理流程,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环保补贴诈骗

诈骗者冒充政府机构或环保部门,声称有环保补贴或退税政策,要求提供银行账户信息。

提醒:受害者听到是政府惠民惠企政策从而放松警惕,最终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冒充环保执法人员罚款诈骗

诈骗者冒充环保执法人员,电话告知对方即将开展环保检查,但可以通过缴纳检查费包过;或声称受害者违反环保法规,需要支付罚款为由进行诈骗。

提醒:企业应提高警惕,遇到此类情况时,应核实执法人员身份,并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咨询或报案。

这些骗局手段多样,企业和个人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避免上当受骗。在遇到相关环保检查或咨询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