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环保局工作人员诈骗
案例:曹女士接到自称4S店店员的电话,称她购买的新车可以退环保补贴。对方提供了一个电话号码,曹女士拨打电话后,被告知需要到ATM机上操作以转移钱款。曹女士按照指示操作后,发现卡内的7410元被转走,随后意识到上当受骗。
冒充汽车销售总代理公司工作人员
案例:杨先生接到显示号码为15221258342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现代总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员,称杨先生购买的汽车可以享受国家节能环保补贴,并准确报出了杨先生的车型和车牌号。对方给了杨先生一个6位数的验证码,诱导其通过银行ATM提款机转账实施诈骗。
偷换三元催化器
案例:在车辆上线检测前,不法分子将车辆原本损坏或缺失的三元催化器临时更换为正常的三元催化器,待检测合格后再换回原车三元催化器,以此蒙混过关。江苏省常州市生态环境局查处了这样一起案件。
取样探头做手脚
案例:浙江省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发现某车辆检测有限公司在尾气检测过程中,未将气体质量分析系统的锥形管安装并固定到排气管上,导致检测数据失真。该公司因此被责令改正并拟处罚款10万元。
车辆造假
案例:安徽泽宇机动车安全综合检测有限公司对难以通过OBD检验或排放检验的重型柴油车或汽油车,长期使用汽油车代替检验,累计出具虚假合格检验报告71份。
装置造假
案例:开封市广驭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使用OBD作弊装置,将OBD存在故障的7382辆车代码进行替换,使其通过排放检验,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
改图造假
案例:德阳市恒达安通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利用图像编辑软件,将43份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超标的不合格报告,人为篡改为合格报告。
达标条件造假
案例:西安鹏翔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在检验过程中擅自将发动机转速保持恒定,在未达到车辆检验运行条件下出具排放合格检验结果。
篡改伪造排放检验报告
案例:四川德阳市某机动车检测公司将43份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超标的不合格报告,人为篡改为合格报告,并手动上传至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监管系统。
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
案例:陕西西安市某机动车检测公司在检验过程中擅自将发动机转速保持恒定,在未达到车辆检验运行条件下出具排放合格检验结果,涉及84辆柴油货车。
这些案例表明,汽车环保骗局手段多样,涉及冒充工作人员、伪造检测数据、偷换零部件等多种方式,严重破坏了环保监管秩序,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建议车主和相关机构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措施,以保障自身权益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