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
重点关注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水污染防治
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如淮河、海河、辽河等。
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严禁在饮用水源地内排放污染物。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大气污染防治
加快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推进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
加大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加快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
推进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加强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污染防治
以土壤安全利用和危险废物强化监管与利用处置为重点,继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
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制定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并鼓励一些重点行业率先达峰。
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
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加快建设粤港澳美丽大湾区。
强化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制定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
继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包括工业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发展、机动车尾气治理等。
完善大气污染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数据的精度。
水污染与水资源保护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
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加快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
推进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加强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
生态保护与修复
持续巩固生态环境安全防线,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管控生态环境安全,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这些重点涵盖了环境保护的多个方面,从大气污染到水污染,从固体废物处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再到绿色低碳发展等,旨在全面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