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环保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料生产过程的生态标准
植物纤维的栽培、施肥、植被保护、生长助剂的使用以及动物纤维的动物饲养、保健、防病和生长剂的使用要尽量消除或减少纤维上的农药毒性残留,避免大剂量使用农药与化肥造成的生态失衡和破坏土地肥力。例如,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尽量使用有机肥料,采用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避免普通化肥和DDT。
纺织品生产、加工和包装的生态标准
实现清洁生产,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保证最终产品PH值达到最佳值(通常在4.0至7.5之间),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或过敏。
减少噪音污染,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纺织品使用后的处理
尽量选择回收再循环使用、降解化学原料与焚烧等方式,以减少环境污染。
禁用有害染料和物质
禁用偶氮染料和致癌染料,避免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控制纺织品中可萃取重金属的含量,防止这些物质进入人体。
限制游离甲醛的含量,确保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不释放有害的游离甲醛。
色牢度要求
选择多种色牢度指标进行监控,包括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干摩擦、耐唾液色牢度等,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接触水、汗液、摩擦或唾液而褪色,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尤其是婴幼儿服装。
其他环保标准
符合GB18401-2010《纺织品中的限制性物质限量》,对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规定,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符合GB/T17592-201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方法与评价》,规定了对纺织品色牢度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纺织品的颜色持久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纺织环保要求从原料生产、加工、使用到回收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标准,以确保纺织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企业应遵循这些标准,采用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材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