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修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环保小知识来减少室内污染,提高居住环境的健康性:
选择环保材料:
优先选用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涂料、胶粘剂、地板和家具等,以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选择无甲醛或低甲醛释放的材料,如E0级板材、水性涂料等。
防止空气污染:
选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材料,在适合的材料中加入空气净化的高新科技产品,做好通风、排风设计,留下置放绿色植物的空间。
防止光污染:
重视自然光的利用,隔断尽可能采用通透方式和半通透方式,人造光要冷暖色结合,避免色彩杂乱,墙的上面尽量不要有刺眼的光源。
防止噪音污染:
如果房子离街道较近或有楼上邻居走动声,需要采取吸音隔音措施,如客厅吊顶、卧室、书房的隔音设计,以及双层中空玻璃等。
防止视觉污染:
避免大面积使用对比色和高纯度色彩,多用复色,不用间色或原色。
科学规划通风体系:
在房屋格局设计时,充分考虑空气流通路径,避免通风死角。适当增加窗户数量或采用落地窗,提高自然通风效果。安装新风系统,确保各房间有效提供新鲜空气。
提前布局新风系统:
装修前规划新风系统的安装位置和管道布局,选择合适类型的全热交换新风系统,既能引入新鲜空气,又能回收排出空气的热量,节能高效。
预留空气净化空间:
室内预留空气净化器摆放位置,方便后期按需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改善空气质量。在天花板或墙壁上预留插座,便于安装壁挂式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装修完成后,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将室内有害气体排出室外。可以安装空气净化器或使用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垃圾分类处理:
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特别是有害垃圾,如废油漆桶、废电池等,应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少用防水胶:
尽量不用防水胶,如果必须使用,则施工中要薄刷、多次涂刷,并在涂刷完成后等待几天,确保施工面完全干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正确选择电器:
选择低辐射的电器产品,合理摆放电器,避免电器直接照射眼睛,减少电磁辐射污染。
节约资源:
在装修前进行精确测量和规划,避免材料浪费。对于装修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可以考虑再利用或回收处理。
勤通风:
装修完成后,要保持室内通风,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房间多通风,或使用室内通风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
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
使用隔热性能好的地板、窗帘和保温材料,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提高节能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装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