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骗局有哪些手段呢

环保诈骗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代办虚假环评

诈骗分子谎称当地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知企业需尽快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备案或排污许可登记,否则将受到严重的行政处罚。

诱导企业和个人通过各种“看似官方的”微信小程序方式打款转账。

提醒:办理排污许可、环评备案登记不收费。

冒充执法人员

不法分子冒充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以执法检查为由,到企业开展检查,借机对企业实施威逼利诱、诈骗等。

提醒:执法人员在进入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时,应主动出示有效执法证件。若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无法提供有效执法证件,且在执法中推荐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行为,可以向生态环境部门反映或直接向公安局报案。

推销环保产品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企业,推销各种环保产品,如处理设施等,诱骗企业购买。

排污登记费骗局

诈骗分子利用“环保”作掩护,电话联系企业诱导其注册某手机小程序办理排污登记,骗取“排污登记费”。

代办“排污许可证”骗局

诈骗分子冒充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声称可代办排污许可证,但要缴纳代办服务费用。

虚构环保项目投资诈骗

骗子以“碳中和”等环保概念为幌子,编造虚假的环保项目,承诺高额回报,诱导受害者投资。

“环评”手续诈骗

骗子声称有内部特殊渠道可以快速办理“环评”手续,通常要求受害者支付加急费用。

排污许可证手续诈骗

骗子声称可代办排污许可证,但要支付代办服务费用,部分受害者由于不熟悉排污许可制度,担心办理流程太麻烦从而被骗。

虚假环保宣传会议

不法分子冒充环保部门,通过电话或上门等方式,要求举办环保宣传会议,假借环保宣传之名进行盈利性产品的推销活动。

伪造工作证假冒环保检查人员

伪造工作证假冒环保检查人员到部分厂企进行检查,以厂企存在环保问题为由,骗厂企交纳会费到江门参加办班学习,进行诈骗。

这些诈骗手段利用企业和公众对环保领域的认知不足,通过伪造身份、虚假宣传、诱导缴费等方式实施。建议企业和公众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核实。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