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环保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重发展轻保护问题突出:
一些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没有得到有效扭转。一些地方面对突出环境问题强调客观因素多、主动作为少,往往在上级督促或媒体曝光后,才被动应对,甚至被多次督查约谈后,仍行动迟缓。
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多见:
例如,山西省发改委在产能置换方案未获确认的情况下,违规对山西中铝华润有限公司50万吨电解铝项目予以备案;未经环评审批,违规核准朔州市神头发电二期项目和长治市漳泽发电项目。
大气和水环境形势严峻:
山西省2016年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分别升高7.1%、11.2%,今年以来大气环境质量仍呈恶化趋势。汾河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桑干河流域水质明显恶化。焦化、钢铁等行业应于2015年底前完成环保提标改造,但实际仅约三分之一企业按时完成改造任务,且多数焦化企业不能稳定达标,烟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
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
尽管山西省出台了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但泉域重点保护区禁止开发的规定始终落实不到位。煤炭资源长期过度开发已导致洪山泉、郭庄泉等6个岩溶大泉断流干涸或流量锐减。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问题突出,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以来违法新建项目12个。
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部分行业大气环境问题突出,焦化、球团、碳素等重污染行业环保设施水平不高,污染严重。清洁取暖推进力度不足,由于财政补贴政策不到位,一些地方已通天然气的住户又恢复燃煤取暖。机动车污染控制乏力,重型柴油车路检路查工作流于形式。扬尘管控不力,一些企业粉尘污染突出,部分路段积尘严重。
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够有力:
一些领域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例如,晋中市明知平遥县不属于焦化园区规划范围,仍对平遥煤化集团134万吨新建焦化项目予以备案,并作为2018年度重点项目推动。运城市及新绛县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高义钢铁公司疏于监管,企业违法违规,长期将产生的数百万吨钢渣随意倾倒于村庄农地上,占用耕地37.31亩,其中桥东村填埋点距离汾河不足400米,对汾河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水土流失严重:
山西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黄土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极易侵蚀。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人类毁林(草)开荒、陡坡种地、过度放牧、开矿破坏植被等行为导致大量地面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盐渍化面积大:
干旱的气候和大风天气多、植被匮乏,使晋西北、晋西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发展迅速,土地盐渍化面积大,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固体废物污染:
包括问题堆场整治、固体废物非法贮存、倾倒、填埋点整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结构性矛盾突出,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山西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多方面问题,需要持续加大治理力度,严格落实责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