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环保新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动车新规
生产、销售和使用:提出更严格要求,加强行业监管,防止低质和不合规产品进入市场,保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充电设施:大力推动充电设施建设和完善,解决充电桩不足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便捷可靠的充电服务。
更新换代:鼓励电动车更新换代,通过补贴和优惠政策,促进老旧电动车淘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续航里程和性能。
上路和停放:各地新政策明确了电动车上路和停放的新要求,违反相关规定会被罚款。非法改装电动车成为整治重点,包括安装遮阳伞、遮雨棚等行为,改装车辆和商家都会受罚。无牌三轮、四轮电动车禁止上路,合规车辆上正式号牌,违规车辆在部分城市设置过渡期,可上临时号牌,无牌车不能上路。
行驶规范:骑行者须戴头盔,遵循限速、行驶路线等规则,不得在人行道行驶和随意停放,违反会被罚款。
公共充电桩:加大公共充电桩建设力度,鼓励相关投资,要求运营单位定期维护检查设备。
环保标准:对电动车环保标准提出更高要求,鼓励使用更环保材料和技术,车主选购时应关注环保性能。
可再生能源政策
绿证制度: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绿证的适用范围、核发、交易、应用等,实现绿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覆盖。
消纳责任权重:发布《关于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设定2023年和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各省按此进行考核评估和项目储备。
氢能产业标准:发布《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构建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氡加注、氡能应用等子体系。
电池环保法规
有害物质限量:严格限制电池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如铅、汞、六价铬、镉等。
电化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所有容量大于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电动汽车电池和轻型交通工具电池提供详细的电化学性能和耐久性参数文件。
固定式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需要提供防范标识、测试证明、安全参数等。
标签、标记和信息要求:所有电池必须标示铅和镉的含量,并提供固定式储能系统、LMT电池和EV电池的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参数。
电池管理系统:所有固定式储能系统、LMT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必须装备电池管理系统。
CE合格评定程序:包括提交符合性声明、准备技术文档、提供测试报告等。
后期义务:包括碳足迹监测、推广使用回收材料、建立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等。
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环保政策
全生命周期生态环境保护:发布《关于加强陆域风电、光伏发电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政策环境影响分析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完善和强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落实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要求、进一步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做好项目退役生态修复与治理等27点要求。
其他相关法规
资金支持政策: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生产线建设、销售补贴等。此外,政府还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和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奖励或补贴一定金额的购车资金。
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实行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减免购置税、减免汽车边际税、免征车船税等。
环保标准政策:政府通过制定环保标准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目前,国家已经实施了Euro 6排放标准,规定新能源汽车的排放应该大幅降低。此外,政府还对新能源汽车的能耗标准要求较高,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提升。
公共服务政策:政府通过优化公共服务政策,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
这些新规和政策的实施,旨在推动新能源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