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在环保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涵盖了监督管理、减排政策、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环境监测、公众参与、低碳清洁供暖、大气污染防治、海洋生态保护、环境执法、大气污染智慧管控、农村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扬尘精细化管控整治、船舶溢油应急处理、危险废物管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多个方面。
监督管理与减排政策
制定严格的减排政策,明确目标和时间表。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指导,确保执行政策要求。
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企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技术,降低能耗和排放。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监测与公众参与
加强行业和企业的监测和检查,确保达标排放。
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低碳清洁供暖
海阳市创新开展核能供热,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零碳”供暖城市。
实施能效提升项目,累计节能量达30余万吨标准煤。
开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捕集和利用,减排二氧化碳90余万吨。
大气污染防治
利用激光雷达、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精准锁定污染源。
强化末端治理和源头防治,完成低效废气治理设施提升整治。
开展VOCs企业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海洋生态保护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出台多项海洋环境保护政策,规范船舶作业和污染物接收。
环境执法与应急处理
推行“技防+人防”模式,提高污染源跟踪溯源和防治水平。
配备船舶溢油应急物资,委托第三方专业清污公司进行应急处置。
大气污染智慧管控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智慧管控,PM2.5浓度显著改善。
强化入河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规范化管理,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高。
农村环境治理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覆盖率。
生态保护修复治理
实施“四减四增”行动,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版图”。
扬尘精细化管控整治
通过激光叠加雷达靠泊系统、船舶姿态监控系统等多重防护系统,降低船舶溢油事故概率。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实施环评编制单位“红牌、黄牌、蓝牌”分类管理,严把环评文件质量关。
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这些措施共同推动了烟台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碳排放的大幅减少、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