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好的制度包括以下几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要求建设项目在实施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轻措施。
“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确保环境保护措施与生产设施同步实施。
排污收费制度:
对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征收费用,通过经济手段促使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建立环境保护目标,并进行考核。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通过定量考核来评估治理效果。
排污许可证制度: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对污染物排放进行集中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对超标排放或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确保其在规定期限内达到排放标准。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用于生态保护。
排污“黑名单”制度:
对违法排污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公开曝光和惩戒。
公共检测预警机制:
建立环境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公布环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这些制度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旨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议企业、政府和公众积极遵守和执行这些制度,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