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环保做法有哪些

在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环保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场馆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植物保护:采用就地、近地、迁地方式保护延庆赛区植物,建设就地保护小区和近地保护小区,保护不能移植的树木、灌草和乔木。

动物保护:建立野生动物通道,布设人工鸟巢,冬季投食,维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努力恢复野生动物原有的栖息环境。

土壤保护:进行表土剥离和收集,将剥离的表土回铺到赛区,保护土壤中的种质资源。

水资源保护:采用地表径流作为造雪水源,建设蓄水池,使用节水型造雪技术,推动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碳中和

绿色标准:在场馆设计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和资源能源的使用,例如使用椭圆形锁网结构减少钢材使用量。

绿色建筑认证:所有场馆均通过绿色建筑认证,如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通过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和全热回收装置实现低碳运行。

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首次使用天然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冷却滑冰场馆,节省能源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清洁能源使用

绿电供应:北京冬奥会3大赛区26个场馆赛期全部使用“绿电”,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全部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

氢能火炬: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减少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环保型制冷系统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国家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能效提升30%,节省约200万度电。

环保制冷剂:使用的R449A制冷剂GWP值较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场馆赛后利用

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的现有场馆和临时场馆进行改造和利用,降低新建场馆的需求。

其他环保措施

资源回收利用:在东京奥运会上,使用“电子垃圾”提炼的贵金属制造奖牌,利用地震临时住宅的铝制窗框废料制作火炬等,体现了资源回收利用的理念。

这些环保做法不仅体现在场馆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还涉及到能源使用、制冷剂选择、水资源保护等多个方面,体现了绿色、可持续的奥运理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