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在环保方面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和发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制冰技术
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4个冰上场馆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制冰技术。该技术不仅降低了碳排放,还能精准控制冰面温度,并将制冷过程中产生的高品质余热回收利用,提供运动员生活热水和冰面维护浇冰。
绿色电力供应
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了100%绿电供应,主要来源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推动了绿色能源的应用。
氢燃料火炬
北京冬奥会首次采用氢燃料作为奥运火炬的燃料,整个燃烧过程实现零碳排放,体现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
生物可降解餐具
冬奥会的餐具采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这种材料来源于玉米、红薯、高粱等生物质,处理过程环保,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绿色交通
在赛区内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并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管理措施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减少碳排放。
绿色建筑
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坚持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实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高标准。
高效节水造雪系统
人工造雪系统采用高效节水设备和智能化技术,根据外界环境动态保持最佳造雪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
碲化镉发电玻璃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团队开发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具有弱光性能好、抗衰减等特点,为冬奥会提供环保的发电解决方案。
这些环保发明和技术应用不仅使北京冬奥会成为绿色奥运的典范,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