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环保举措有哪些呢

成都市政府为应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如下:

大气污染防控措施

限制土石方开挖等作业:绕城高速以内禁止土石方开挖、路面整修、绿化种植、房屋拆除等作业,并严格落实扬尘防治措施。

限制车辆通行:散装材料、渣土、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和大型有机溶剂槽车实施绕城高速以内全天禁行,提高公共交通运行频次。

企业减产限排: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临时减产限排措施,减产不低于30%,并加强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单位的环境监管。

禁止露天焚烧:严禁露天焚烧各类垃圾、农作物秸秆,并严厉查处相关行为。

禁止露天烧烤:将禁止露天烧烤行为扩大到近郊区(县)主城区及重点镇(街道),并加大查处力度。

增加道路保洁频次:增加中心城区、近郊区(县)道路保洁及主要道路冲洗除尘频次1次以上,减少地面起尘。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绕城高速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人工增雨作业:在具备气象条件前提下,实施地面、飞机人工增雨作业。

水污染防治措施

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行动,优化调整中心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推广新能源汽车:2023年全市新增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0万辆以上,新增充(换)电站不低于500座、充电桩不低于60000个。

淘汰老旧车辆:制定落实非营运性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报废置换新能源车辆的奖励细则和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机动车提前报废补贴办法,2023年至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车辆8万辆。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持续强化“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推动工业企业提标升级。

生态环境执法与帮扶

专项工作组与专家指导:市执法总队成立专项工作组,利用专题培训、专家指导、诊断式检查等方式开展帮扶,提升企业高质量履行主体责任的能力与意识。

柔性执法与“四个一”工作方式:采取“四个一”工作方式开展企业帮扶,组建专家团队,联系园区、生产企业、重点项目开展“送法入企”执法监督帮扶。

构建非现场执法智能监控机制:以数智大气系统为平台支撑,构建自动监控为核心的数据模块综合智能分析链条,并持续推进自动监控平台运用。

区域联动与交流合作

成渝环境执法合作:加强成渝环境执法工作交流合作,签订《重庆市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合作协议》,并拟于7月开展跨界联合执法。

噪声污染防治

编制噪声污染防治方案:印发《成都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20-2022年)》,提升声环境质量,到2025年全面实现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分类治理与能力支撑:明确四大类噪声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和治理主体,完善管控措施,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这些措施体现了成都市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和行动力,旨在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全面提升成都市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