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界的大事包括:
核安全强调
强调核安全,务必做到“两个零容忍”,弄虚作假零容忍,违规操作零容忍。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第一艘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船正式出海,开始执行渤海水质监测夏季航次辽东湾航段的监测任务。
企业战略性重组与整合
积极研究做好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的企业战略性重组;同时,重点研究推动电力、有色、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
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
2019年完成20省(区、市)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涉及156个地市527个县899个水源地3626个环境问题。
重点行业绩效分级评价
对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15个重点行业开展绩效分级评价和差异化管理。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区域、汾渭平原等环保重点区域,根据等级采取不同的停限产措施。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知识普及
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对垃圾分类一知半解,95.8%的受访者期待了解垃圾分类知识。69.8%的受访者希望媒体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落实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各地加强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公开征求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完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制度。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培育新的增长点。
郑州环保能源工程
郑州(东部)环保能源工程开始正式接收生活垃圾。
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
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强调全市上下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水环境综合治理重大意义,全力以赴抓好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全自动AI水质检测系统
全省首套全自动AI水质检测系统在九江投入使用,标志着生态环境监测迈上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新台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日至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发生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气体污染事件,导致上千人患病,60多人死亡。比利时出台一系列治理措施,包括立法先行、优化发展方式、发展绿色公共交通等。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由于汽车尾气和其他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反应生成有毒烟雾,导致大量死亡和健康问题。洛杉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禁用DDT议案
1965年,尼尔森提出禁用DDT的议案,并通过保护阿巴拉契亚山道的法案,创建了“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动
1970年,首次“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此后,美国相继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规。
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持续约30年。中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对此表示关注,并加强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这些事件和措施反映了环保领域的重要进展和挑战,展示了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