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的意识包括以下几方面:
领导意识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实行“一把手”责任制。
党组成员、副局长、机关党委具体抓,纪检组长直接抓,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公正意识
努力遏制腐败问题的滋生,公开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项目审批、办证审理、批钱批物、排污收费、行政处罚及干部任用等工作,增加工作透明度。
查处意识
纠正不正之风,打击违法行为,通过明确各项环保收费性质、收费标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等措施,全面清理和规范各项收费项目。
制度意识
从源头上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建立谈话诫勉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抓整改。
服务意识
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效,认真及时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公众参与意识
牢固树立公众参与的环保理念,通过聘请民间环保员、畅通环境举报、加大部门间配合等渠道,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实现由治理向保护的转变。
环保优先意识
摆正发展与环保的关系,转变单纯为减排而治理的思想观念,主动发挥环保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作用。
违法必究意识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坚决杜绝“走后门”、“做好人”、“人情执法”等行为,发现企业有环境违法行为,一律采取限期治理、关停取缔等高压手段。
以人为本的和谐环保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环境权益。
敬业意识
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指南,将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作为行动指南。
规范意识
要求全局干部争当服务模范,带头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带头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通过模范言行感召群众。
效率意识
将效率当作价值目标,对违法行为一经发现或举报及时查处,不应付、不推诿,确保管理和执法效果。
创新意识
培养开拓进取的作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个人要有创新意识,敢想、敢说、敢为创新机遇,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
形象意识
环境保护和执法给人民群众的印象非常直接和直观,群众对环境保护和执法人员的信任度是从外表开始的,因此,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养成良好的品行和端庄的举止,给人民群众一个良好的印象。
大局意识
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局为己任,树立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思想,主动服务,提前介入,为企业把好环保政策关。
责任意识
在职责范围内,主动热情受理,限时承诺办结,敢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不绕道走,不回避矛盾,坚持诚实守信。
精品意识
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廉洁意识
坚持执政为民,保持清正廉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加强党性修养锻炼,遵守党规党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
全局意识
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始终牢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宗旨,紧密围绕环保中心任务,把握全局,顾全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法制意识
环境执法人员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查处环境违法活动。
学习意识
每个环境执法人员都要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敬业意识
环境执法人员始终处于环保工作的最前沿,必须具有更强的敬业意识,要对环保事业满腔热情,不能拈轻怕重、浅尝辄止,要戒除浮躁、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