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性:
环境管理是由自然、政治、社会和技术等多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形成和发展的。这就决定了环境管理的高度综合性,表现在必须采取立法、经济、教育、技术和行政等各种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计划性:
环境保护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受着计划的制约。
区域性:
环境问题由于自然背景、人类活动方式和环境质量标准的差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也就是必须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自然适应性:
就是怎样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如资源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自然界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害的作用等,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动态性:
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适应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使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
整体性:
管理环境是管理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因此,凡是作用于管理系统的各种条件和要素,都属于管理环境的范畴。这要素些小到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客观存在,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系统性:
环境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体系,包括了组织内部所有与环境相关的制度和程序。它贯穿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确保了所有环境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和互相配合。
预防性:
环境管理制度注重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提前识别和管理环境风险。企业应该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加强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
持续性:
环境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对环境进行持续的监测、评估和改进,保持环境管理工作的持续性。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社会性:
环境管理需要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因为环境保护作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
这些特点体现了环境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动态性,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