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管理规定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
三同时制度:
要求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简称为“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根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向排放单位征收排污费,促进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及企业的环境保护目标和责任,建立环境保护绩效考核机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定量考核,推动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排污许可证制度:
要求排污单位在排放污染物前必须获得排污许可证,并按规定排放污染物。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集中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对污染严重的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确保其在规定期限内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明确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环境保护责任,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建立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并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单位的应急管理制度、责任人和职责,规范应急处理流程。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规程,明确工作职责,妥善保存相关记录,科学统计归集相关环境信息。
LDAR记录管理制度:
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泄漏、排放等隐患进行记录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理潜在的环境风险。
公司成立公司、企业、班组三级环境保护管理网:
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环保管理和环保技术监督工作,确保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设置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
全面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面的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企业环境状况,减少企业对周围环境污染,并协调企业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
公司员工和领导必须认真学习和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倡车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并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这些制度旨在通过明确责任、规范流程、加强监管等措施,有效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环保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