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的主要检查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排污许可管理
对企事业单位的排污行为进行许可管理,确保其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污染源监管
对各类污染源进行监管,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确保其排放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
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区等,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
应急管理
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应急管理,包括环境污染事故、自然灾害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环保资质符合性
检查企业是否依法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保验收文件、排污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辐射许可证等许可、备案文件。
产业政策符合性排查
排查企业项目的产业政策符合性,判断企业相关生产线及生产设施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固体废物排查
排查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及处置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方案。
环保设备排查
排查企业运营设备的运营情况,并对工程设备的运营达标率做出判断,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方案。
排污许可执行情况排查
按照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要求,从环境管理台账的完备性、自行监测计划的完整性、执行报告发布的及时准确性角度出发,对企业排污许可执行情况进行排查。
相关手续检查
检查环评批复、营业执照、排污许可、验收报告等相关手续。
治污设施检查
检查大气治理、水治理、危废治理、噪声治理设施等。
有关台账检查
检查废气收集设施运行、危险废物产生、危险废物出入库、运输车辆进出台账等。
重型柴油运输车辆与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
检查使用的油品质量、环保编码登记、高污染排放禁用规定遵守情况、冒黑烟情况等。
企业生产情况
检查企业所属行业及主要产品、产品及产能、各线是否存在运营,是否违法建设,是否环评一致,有无新增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
企业环保落实情况
项目是否依法履行环评手续,查看环评文件及环评批复,环评文件是否涉及造假,项目的性质、生产规模、地点、生产工艺或污染治理措施是否与环评及批复文件一致。
应急响应检查
排污单位是否编制了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否配置比较完备的应急处置设施。
水质检测
检查色度、值、电导率、总硬度等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等无机非金属指标,铅汞铜等金属指标,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等有机物综合指标等。
土壤检测
检查有机质、铵态氮、硼、酸碱度、钙镁比等土壤营养成分,铅、汞、锑、砷、铍、镉等重金属元素,色度、浑浊度、臭和味、总硬度、耗氧量等理化指标,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等。
气体检测
检查甲醛去除率、PM2.5去除率、负离子含量等理化性能,甲醛、硫酸雾、SO2、苯、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锡、镉、铬、铅、汞等重金属,白色葡萄球菌去除率、自然菌去除率等。
其他环境检测
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等。
突出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情况
重点盯住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情况。
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的区域流域及整治情况
重点检查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的区域流域及整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