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关键领域:
推行垃圾分类
目标: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美化生活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
措施:将生活垃圾按不同处理与处置手段的要求分成若干个种类进行收集,分类收集后采取适宜方式将各种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进行回收或处置。
绿色低碳出行
目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
措施: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污染防治
目标: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措施:
蓝天保卫战: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
碧水保卫战: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推动出台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并开展考核试点。
净土保卫战: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组织实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
节能减排
目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措施: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依托重大工程项目,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进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循环利用和垃圾资源化利用。
自主创新: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调整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农业环保
目标:防止土壤污染,提升土壤肥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措施:
农业耕作措施:采取有利于防止土壤污染的种养结合、轮作休耕等农业耕作措施。
土壤改良:采取土壤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等有利于土壤养护和培育的措施。
废弃物处理:建设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回收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和农用薄膜。
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
目标: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宣传教育
目标: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
措施:深入开展有关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