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政策是指 国家或组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规。这些政策涵盖了能源使用、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空气污染、物料使用、化学品和废物、产品使用、产品生命末期、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等多个方面。
环保政策可以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类:
消极的保护政策:
主要强调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增加环境保护经费、进行合理的环境配置(包括产业配置和人口配置)。
积极的保护政策:
主要是防患于未然,从治本着手,例如兴建防护林带、实施绿化城市和改善居住环境的住房政策等。
具体到国家层面,环保政策包括:
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公民应当提高环保意识,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确保项目建设与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
强化环境管理:
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绿色发展战略:
实施“大气十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综合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行动,以及建立环保督察制度等举措,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节能环保政策:
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