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
中国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在“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97.8万公顷。
湿地保护:
中国是全球湿地保护的典范,在“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湿地面积20.26万公顷。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中国在新能源发展上居于世界首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2万亿千瓦时。
减少白色污染:
中国塑料制品回收率约为30%,高于不少发达国家。自2008年起,我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减少20万吨。
植树造林:
通过全民义务植树,我国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森林蓄积量提高到175.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位居全球第一。
创新环保产品:
例如,冰岛学生阿里·琼森发明了由藻类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瓶子,这种瓶子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快速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开发环保设备:
例如,美国VICI-Labs公司开发的WaterSeer产品,能够在空气中冷凝液体,无需电力和化学品,每天可以获取37升水,有助于节省水资源。
环保教育:
从小事做起,比如不乱扔垃圾、不焚烧桔杆、文明扫墓、绿色出行、工地渣土覆盖、污水不乱排等,这些都是对环保的贡献。
河流治理:
例如,贴沙河通过环境整治和大家的共同爱护,河水变得清澈,空气变得清新,鸟语花香重新回到人们的身边。
号召保护自然生态:
面对环境灾难,我们应该号召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爱护地球母亲,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用洗米和煮面水来洗碗、浇花,节省生活用水及减少洗洁精的污染。
这些贡献不仅改善了中国自身的环境状况,也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