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施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和材料选择
选用高性能、低噪音、少污染的设备,采用机械化程度高的施工方式。
优先选择环保、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减少能耗和环境影响。
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间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硬质围栏/围档的高度不得低于2.5米。
施工现场应合理规划,确保材料堆放区、施工区和生活区分离,减少相互干扰。
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主要道路、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必须混凝土硬化,并设专人管理,防止车辆带泥上路。
扬尘控制
易产生泥浆的施工,必须实行硬地坪施工;所有土堆、料堆须采取加盖防止粉尘污染的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
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和裸露场地必须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降尘措施,严禁裸露。
运输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密,严禁沿路遗撒和随意倾倒。
噪音控制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产生大量噪音的施工。
使用低噪音设备,采取隔音措施,确保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昼间不应超过70dB(A),夜间不应超过55dB(A)。
水污染控制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经过处理后排放,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中和等。
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专门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
固体废物管理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分类收集,可回收材料应回收利用,其他废物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或焚烧。
对危险废弃物必须设置统一的标识分类存放,收集到一定量后,交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置。
绿化和环境恢复
加强绿化工作,搬迁树木须手续齐全;在绿化施工中科学、合理地使用余处置农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清理场地,做好环境恢复工作。
环保意识和培训
培养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质,并建立健全环保宣传教育制度。
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确保环保要求的全面贯彻执行。
监理和监管
监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按施工合同约定,编制施工环境管理和保护方案,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监理机构应监督承包人严格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处理和利用废渣,防止任意弃渣造成的环境污染。
通过遵循以上规范,可以有效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施工项目在环保的前提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