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公司的运营体系主要围绕其业务模式展开,不同的业务模式对应着不同的运营阶段和关键点。以下是两种常见的环保公司运营体系:
EPC模式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建造模式。环保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将整个工程建设完毕后交由业主运行。环保企业只赚取工程建设的利润,不参与后期的运营管理。EPC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阶段:
投标阶段:业主方发布项目招标,环保企业根据投标计划和项目个性化需求,制作项目投标书,参与项目投标,中标后与电厂签订合同,约定环保企业工程建设的所有内容,包括项目设计、设备采购、运输、土建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
BOT模式
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由于我国危废处理行业起步晚、相关处理技术薄弱,加之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我国危废处理项目广泛采用BOT模式。BOT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阶段:
准备阶段:地方政府作为项目发起人向社会招标,环保企业中标后,双方签订特许经营等合同,环保企业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获取危废处置项目建设完毕后续20-30年的经营管理权。
建设阶段:环保企业负责前期危废厂房的投资和建设。
经营阶段:以特许经营的方式经营危废处置厂房,在特许经营期内,收入来源主要为项目所在地政府环卫部门或当地财政局支付的垃圾处理费。
除了上述两种模式外,环保公司还可能采用其他运营体系,例如:
BOO模式(Build-Operate-Own):即建设—经营—拥有模式,环保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经营和拥有,不涉及项目移交。
TOT模式(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经营—移交模式,环保企业通过收购现有设施进行经营,经营期结束后再将设施移交给业主。
这些运营体系的核心都是通过高效管理和优化资源利用,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