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执法的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案件数量与罚款金额
过去十年,生态环境部门查办的案件数量超过19万件,罚款金额高达860.2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达到83.3万件,较“十二五”期间增长了1.4倍。
执法力度与效果
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处罚案件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较2017年分别下降66%和79%。
通过严格执法,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违法高发态势,推动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科技与创新
生态环境部门强化科技赋能,利用智慧监管和数智执法提高发现问题能力,精准打击违法行为。
例如,通过无人机飞行遥感排查和现场执法终端等设备,提升了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规范与透明度
不断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持续规范裁量权行使,提升执法质量,维护执法权威和公信力。
通过制定诚信服务“五制”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内容,体现环保精神。
服务与引导
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积极探索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帮助企业自觉守法,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例如,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非现场监管数据和排污许可数据库,向企业推送预警信息,帮助企业及时关注自身排污状况。
解决热点与难点问题
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从职能特点出发,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来信来访问题,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例如,通过专项执法行动,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确保环境问题彻底解决。
综上所述,环保执法的程度体现在案件数量与罚款金额的大幅增长,执法力度与效果显著,科技与创新的应用,规范与透明度的提升,服务与引导的强化,以及解决热点与难点问题的能力。未来,生态环境执法将继续加强改革创新,提升执法水平,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