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猪环保的政策,可以总结如下:
环保补贴政策
标准化养殖补贴:针对在环保、节约和清理粪污方面表现优秀的规模化养猪场。
养猪良种补贴:鼓励使用优良种猪进行品种改良。
养猪调出大县补贴:支持供应猪较多的县,每个县原则上可获得不少于100万的奖励。
养猪保险:提供行情保险、育肥猪保险、母猪保险等,帮助养猪场应对风险。
法律法规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颁布,2015年修订,规定禁养区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明确生猪养殖行业的环保要求。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提出,要求2017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确定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
《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2017年提出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环保管理措施
环评“放管服”改革:年出栏量50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项目只需在线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不需办理环评审批。
禁养区管理:各地不得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不得以行政手段强行清退养殖场。
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设施,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
地方政策
地方排放标准:多地制定并执行更为严格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
这些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确保环境不受养殖活动的负面影响。建议养猪场在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申请相关补贴,采用环保技术和设施,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