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生产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保政策与法规遵循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行业准入条件,符合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要求。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并依照许可内容排污。
厂区生产环境
生产车间地面采取防渗、防漏和防腐措施,车间实施干湿分离,厂区必须全面实施道路场地硬化和其他区域绿化。
生产现场无跑冒滴漏现象,环境整洁、管理有序。
罐区和一般废物收集场所的地面应作硬化、防渗处理,四周建围堰,一般废物收集场所还要采取防雨措施。
厂区各类管线设置清晰,管道布置应明装并沿墙或柱集中成行或列,平行架空敷设。
废水管理
实行雨污分流,初期雨水收集池应满足初期雨量的容积要求。
有废水产生的车间分别建立废水收集池,收集后的污水再用泵通过架空敷设的密闭管道送入本企业的废水总收集池;冷却水通过架空敷设的密闭管道循环使用;雨水收集系统采用明沟,所有沟、池采用混凝土浇筑,有防渗或防腐措施。
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的处置:废水自行处理、排放的企业要建立与生产能力和污染物种类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废水接管的企业要建立与生产能力和污染物种类配套的预处理设施,预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能够稳定达到接管标准;废水委托处置的企业,要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协议,审批、转移手续齐全,并建立委托处置台账。
生活污水的处置:具备接管条件的企业,生活污水必须接管进污水厂处理;不具备接管条件的企业,按规范处理。
排放口设置。
废气管理
安装废气处理设施,使用清洁能源。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工厂应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固废管理
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循环利用。
煤矿企业还应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并加强对员工、承包商和合作伙伴的环境保护意识培训。
环境应急预案与监测
工厂应制定环境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施,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置。
工厂需定期对废气、废水、噪声等进行监测,并向环保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清洁生产与设备
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减少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控制危险因素和中间产品的产生。
采用密闭化生产工艺替代敞开式生产工艺,优先采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工艺替代间歇式生产工艺,尽量减少物料与外界接触频率。
采用屏蔽泵、隔膜泵、磁力泵等先进物料泵替换现有水喷射真空泵输送液态物料,对使用压缩空气、真空抽吸等方式输送易燃及有毒、有害化工物料的,应对放空尾气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职业健康与安全
企业应具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证书,如不具备的应对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结合企业经营生产和产品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环保责任与义务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企业必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通过以上要求,企业可以确保其生产活动符合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