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环保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具体如下:
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
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国有178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重点地区污染防治:
在国家“三湖”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展畜禽渔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兴建各类农村饮水工程80多万处,解决了67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
土壤污染调查和防治: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和污染防治示范,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和监管体系,加强农药和化肥环境安全管理,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
推广生态农业:
开发生产新型安全优质高效饲料,提高饲料吸收利用率,减少养殖产品药物残留和有害物质的排放;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工程。
“千万工程”经验推广:
注重“房前屋后”,紧盯“田边道旁”,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全国新增完成行政村环境整治6.7万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超过4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农村生活污水整治:
提出“三基本”整治目标,即“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并指导各地因地施策,选择合适的工艺和治理模式,特别鼓励资源化利用。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共治理国家监管黑臭水体3700余个、省级监管水体6100余个,将无害化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还田利用,种菜种粮种花,投入少、易管护、成本低、肥效好。
系统加强农用地土壤保护:
注重“治用养”结合,确保“吃得放心”,全国共划出210个重点区域,执行重金属特别排放限值,支持近400个遗留废渣治理项目,完成了2300余个企业整治。
农村养殖业的环保问题整治:
加强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衔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明确整治重点,系统开展整治,推动“长治久清”。
推广清洁能源:
大力推广天然气、煤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下乡,禁止秸秆焚烧,严查散煤燃烧,禁用柴草做饭。
环保监管和执法:
中央环保督察组近期要进村入户查环保,对农村的环保问题极为重视,在巡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而环保重点查处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推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等试点工程。
这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实际行动,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