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的主要检查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污染防治
检查企业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包括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正常,排放达标。
生态保护与建设
关注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情况,如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状况,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
环保资质符合性
检查企业是否依法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保验收文件、排污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辐射许可证等许可和备案文件。
产业政策符合性排查
排查企业项目的产业政策符合性,判断企业相关生产线及生产设施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固体废物排查
排查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及处置环节,梳理各环节可能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方案。
环保设备排查
排查企业运营设备的运营情况,并对工程设备的运营达标率做出判断,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方案。
排污许可执行情况排查
按照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要求,从环境管理台账的完备性、自行监测计划的完整性、执行报告发布的及时准确性角度出发,对企业排污许可执行情况进行排查。
生产设施检查
调查原材料、中间产品、产品的类型、数量及特性等情况,调查生产工艺、设备及运行情况,检查生产变动情况。
污染治理设施检查
检查排污单位拥有污染治理设施的类型、数量、性能,检查污染治理设施管理维护情况、运行情况、运行记录,是否存在不正常停运情况,是否按规程操作。
污染物排放口检查
检查污染物排放口(源)的类型、数量、位置,设置是否规范,检查排污口(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
应急响应检查
检查排污单位是否编制了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否配置比较完备的应急处置设施。
环境管理台账和记录
检查企业环保相关台账,包括固废危废、零星废水转移、环保设施等台账,确保记录完整、准确。
现场治污设施设备
检查企业现场的治污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且符合环保要求。
环保手续合规性
检查企业是否依法履行环评手续,查看环评文件及环评批复,确保项目性质、生产规模、地点、生产工艺或污染治理措施与环评及批复文件一致。
废气、废水、固废排放合规性
检查企业废气、废水、固废的收集、处置、排放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违法、违章或直接排污的行为。
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
检查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数据准确。
群众举报和突出环境问题
重点盯住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情况。
地方环保不作为、乱作为情况
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环保方面的不作为、乱作为情况。
环境监测和统计
负责环境监测、统计、信息工作,制定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
环保执法和监察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综上所述,环保部的检查内容涵盖了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质合规性、产业政策符合性、固体废物处理、环保设备运行、排污许可执行、生产设施、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口、应急响应、环境管理台账、现场治污设施、环保手续合规性、废气废水固废排放合规性、在线监控设施运行、群众举报和突出环境问题、地方环保不作为乱作为情况、环境监测和统计、以及环保执法和监察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