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保审计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被审计单位数量多,涉及范围广
包括规划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
被审计对象范围广泛,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矿产资源、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等。
业务专业性强
涉及精细且庞大的数据,具有高度的专业壁垒性。
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业务进行梳理,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知识。
审计事项从财务向业务拓展
不仅关注资金的征管用,还关注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不仅关注项目建设程序的合规性,还关注运行绩效。
审计方法具有开放性
资源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审计范围广泛,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部分。
审计手段不仅限于传统的账目审计,还扩展到运用自然科学技术,具有更高的科学技术含量。
审计内容宽泛
包括政府目标责任的制定和分解、相关部门具体措施和责任、企业目标责任履行情况等。
关注资源的当前状态及其长期可持续利用性,包括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情况、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
区域环境审计的特点
区域性: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特点。
系统性:系统揭示区域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协同性:有效发挥与环保等其他部门工作的协同效应。
专业性:体现自身的专业特征。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要点
取证要点包括形式多样性、对象模糊性、事项广泛性、行业专业性等。
注重多方签证,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资源环保审计的特点在于其广泛的审计范围、高度的专业性、业务的复杂性以及方法的开放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资源环保审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手段和知识,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